正值暑假,中國各大高校、博物館、科技館里,隨處可見浩浩蕩蕩的研學“大軍”。以“學習+旅游”為名的研學之旅正在中國興起,背后市場規模達千億元(人民幣,下同)。
7月10日,30余名北京小學生組成“小記者團”前往前門及附近老街巷,探訪當地傳統老字號故地,記錄體驗傳統文化。中新社記者 崔楠 攝
廣西柳州市三十五中初一學生蘇浩(化名)是暑假研學大軍中的一員。暑期,蘇浩踏上10天的西安、鄭州研學之旅。根據學校組織的行程安排,期間學生們走訪西安博物館、大學、兵馬俑等,感受中國歷史文化。
“研學費5000多元,自愿報名,班里幾乎一半的同學都參加。”蘇浩父親蘇全介紹,參加研學旅行的學生家長不在少數。其認為,孩子通過研學之旅增長見識、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蘇浩只是中國暑期研學熱的一個縮影。8月14日,中國河南省開出首趟研學旅行專列。800名中小學生從鄭州出發乘坐Y84/1次,開始歷時4天的“踏浪尋圣、祝福祖國”之旅。這次研學旅行注重與課本教材直接關聯,每個行程配套體驗活動,引導學生主動適應社會,促進書本知識和生活經驗的深度融合。
近年,隨著中國民眾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更多家長愿意給孩子加大教育投入,一些家長甚至花費數萬元讓孩子赴英國、美國開展研學。
資料圖:7月5日,新疆烏魯木齊,一家培訓機構的少兒編程班里,孩子們正在展示當天的編程作業。中新社記者 劉新 攝
看好這一市場,中國各大教育培訓機構、旅行社紛紛推出研學旅游產品。今年暑期,廣西南寧中旅柳州分社推出清邁夏令營研學團、中科院夏令營等研學路線,目前有超過500人報名。南寧中旅負責人王倩介紹,近3年來研學需求量大增,年輕一代家長更舍得花錢,也更愿意讓孩子走出去。
相比歐美國家,中國研學市場起步較晚,但市場需求旺盛,發展速度較快。據中國旅游研究院2017年曾聯合發布《中國研學旅行發展報告》提出,未來3年至5年,研學旅行的學校滲透率將迅速提升,研學旅行市場總體規模將超千億元,成為旅游業市場新藍海。
但目前,中國研學旅行還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走馬觀花”、安全問題引起業內關注。柳州市公園路小學副校長黃璟表示,當下研學旅行五花八門,但多數行程停留在表面,缺少“旅”和“學”的深度融合。
黃璟稱,“研學路線可以根據課文所學、學生差異進行私人定制,而不是盲目跟風,泛泛地走走看看。”她認為,中國研學旅行還處于萌芽興起階段,未來市場需求將更大、發展更完善。(完)(林馨)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