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老齡協會16日發布的《需求側視角下老年人消費及需求意愿研究報告》(以下簡稱《研究報告》)指出,中國老齡產業市場潛力巨大,有望成為中國經濟發展新增長點。
資料圖:老人在養老院內進行療養康復。王東明 攝
截至2018年底,中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2.49億,占總人口的17.9%。隨著老齡人口的不斷增長、平均預期壽命的延長,以及老年人生活、生命質量不斷提升,對老齡用品及服務的剛需逐漸擴大,中國老齡產業發展顯示出極大的市場潛力和上升空間。在此背景下,中國老齡協會組織中國老齡科學研究中心和騰訊公司,以“第四次中國城鄉老年人生活狀況抽樣調查”數據為基礎,歷時一年完成了《研究報告》。
《研究報告》以客觀大數據作支撐,定位老年人消費的需求側意愿,剖析提煉出老年人的消費特點和行為心理,并提出了針對性的對策建議。
《研究報告》指出,中國現階段的老齡消費具有如下特點:
一是出現結構性變化,消費市場規模可期。2010-2014年間,中國城鎮老年人每年人均消費支出增加了11.88%,農村老年人年人均消費支出增加了75.88%,老年消費能力普遍提升,呈現出農村老年消費支出增速明顯高于城鎮的新趨勢。
二是養老服務供給總量不斷增加,為未來產業確立了重點發展方向。中國老年人的家庭社區養老需求率高達84.18%,且農村老年人高于城市,西部地區的老年人需求率高于東部地區。社區居家老年人對上門看病的需求率達到38.08%,農村老年人接近50%。
三是老年健康產業市場需求旺盛。2014年,中國老年消費支出中的醫療保健支出比例超過20%,主要集中在生活困難、完全失能及半失能的老年人群體,高齡老年人是生活用品及服務的主要消費者。未來健康養生、健康體檢、慢病管理、體質測定、體育健身、運動康復、醫療旅游等多樣化健康服務產業發展前景廣闊。
四是老年網絡消費成新增長點。騰訊大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底,中國老年網民已超過4000萬,相比2013年凈增2827萬。
五是“年齡特點”突出。老齡消費具有日常支出占比高、健康養老需求高、對品牌忠誠度高、網絡消費發展快、享受型消費持續增長等特點,其消費行為也受到求實心理、焦慮心理、趨利心理等影響。
全國老齡辦黨組成員、中國老齡協會副會長吳玉韶指出,在人口老齡化快速發展、老年人養老服務需求日益旺盛、政府扶持政策進一步加大力度的大背景下,中國老齡產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涉老企業要根據老齡產業的特征,深入研究老年人消費現狀、特點和心理,引導其樹立科學、理性、健康的消費新理念,推動老年消費轉型升級,將服務老年人的“夕陽紅”事業打造成蓬勃發展的“朝陽”產業。(完)(記者 王祖敏)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