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軌道交通產業示范區集聚了200多家高鐵產業鏈企業,落戶了35個軌道交通全產業鏈項目,積極開展重大、共性關鍵技術創新,通過把創新鏈、資金鏈、產業鏈和政策鏈“四鏈合一”協作,加速技術成果轉化,打造世界級軌道交通創新高地
山東青島市城陽區棘洪灘街道是中車四方股份公司、中車四方有限公司、龐巴迪公司3家整車生產龍頭企業所在地。圍繞這3家龍頭企業,集聚了200余家核心配套企業,2018年,軌道交通全產業鏈產值達850億元,構成了世界級動車小鎮的產業基石。2018年11月份,以此為基礎的青島軌道交通產業示范區宣布成立,規劃區域83平方公里,計劃總投資達3000億元,打造世界級軌道交通創新高地。
產業鏈條不斷延伸
近年來,中車四方股份公司、中車四方有限公司、龐巴迪公司這3家高鐵整車企業新車頻出:我國首列時速200公里高速動車組、首列時速300公里高速動車組、首列時速380公里高速動車組和首列城際動車組均在此誕生,并創造了486.1公里/小時的世界鐵路運營試驗最高速;時速600公里的高速磁浮列車工程樣車預計2020年下線。青島軌道交通產業示范區已成為國內高速動車組上線運營數量最多、品種最全、質量最優、安全運營里程最長的軌道交通整車基地。
整車的持續創新背后是產業鏈創新的持續深化。在青島軌道交通產業示范區集聚的高鐵產業鏈企業都在不斷研發自己的創新配套產品,實現與整車企業同步升級。
青島泰泓軌道裝備有限公司就是其中的一家企業。“我們以前主要為列車配套焊接件等配件,高鐵開始生產后,為了滿足輕量化的要求,于是采用蜂窩鋁板生產焊接件。但當時已有的蜂窩板母材不能融化,難以焊接,只能用膠粘接,其力學性能較低,結構件有開膠的風險。我們發現這個問題,便開始研發焊接鋁蜂窩。”青島泰泓軌道裝備有限公司總經理樊澤辰告訴經濟日報記者,他們投資近5000萬元,數次升級自主開發的生產線,歷經數年時間,終于研發成功焊接鋁蜂窩。
“這種新材料獲得了6項發明專利、20項實用新型專利,材料的剝離強度比原有的蜂窩鋁板提高了5至10倍,可以在零下150℃到150℃的極溫下使用;抗沖擊性極強,時速350公里濺起的石子不會擊穿;可以彎曲,可以二次焊接,還可以加工切割,是做結構件的理想材料。”樊澤辰說。
在示范區,即便是橡膠制品這類不起眼的配件,也是創新不斷。青島鐵路橡膠廠主要生產高速動車組、城市軌道交通車輛和內燃機車用各種橡膠減震元件、密封制品等,產品有4000多個品種。“我們近期研發的外風擋密閉性好,而且還能減少噪音、降低阻力、提高美觀性,打破了國外壟斷。”青島鐵路橡膠廠技術負責人潘志業告訴記者:“一開始這種外風擋只能用國外進口的,我們2016年開始研發用于標準動車組和復興號的外風擋,20多名研發人員經過一年多時間的技術攻關,終于研發成功,各項技術指標和整體性能不低于進口配件。”
關鍵技術項目集聚
在青島軌道交通產業示范區成立的當天,總投資額185億元的35個軌道交通全產業鏈項目同時落戶示范區。“其中,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青島工程材料研究院、哈爾濱焊接研究院青島研發中心、蘇試試驗北方檢測中心、中興通高速列車新材料、南大傲拓PLC等都是開展重大、共性關鍵技術創新的項目。”青島軌道交通產業示范區經濟發展局局長劉新岐說。
劉新岐介紹,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青島工程材料研究院主要是面向高速列車的應用需求,開展材料與制造應用基礎研究、工程化技術研究,為高鐵產業化提供技術支持和服務。目前,研究院已圍繞軌道交通領域新型高強輕量化透明材料、高強度鋁合金材料、石墨烯鋁電纜材料以及其他新材料的應用技術開展研究,并推動新材料領域產品孵化、科技成果轉化、產業化及技術合作。
而中興通高速列車新材料項目則是專門負責承接這些技術成果轉化的。“我們現在主要做航空材料替代現有高鐵玻璃、航空用高強度鋁合金鑄件用于高鐵,以減輕高鐵的重量。”青島中興通鐵路科技公司副總經理梅湘涵告訴記者,解決高鐵的輕量化、可靠性產業化問題是他們工作的重中之重。“我們實現了石墨烯鋁合金電纜產業化,以替代高鐵現用的銅電纜,目前已經開始小規模生產,這種電纜可以使整車電纜重量減少20%左右。”
青島軌道交通產業示范區管委會副主任劉青梅說,“2019年,我們將瞄準軌道交通高端裝備制造產業鏈和軌道交通全產業鏈實施雙招雙引,針對新培育的高鐵全生命周期控制系統和高級維修產業鏈,盡快實現創新能力及產業化突破,提高產業配套率,確保2020年實現軌道交通全產業鏈產值突破1000億元以上”。
高效創新模式形成
青島軌道交通產業示范區還有一項重大任務是建設國家高速列車技術創新中心,這是全國第一個軌道交通國家技術創新中心。
“國家高速列車技術創新中心旨在通過體制機制創新,打造一種全新的創新模式。”國家高速列車青島技術創新中心科技管理部部長金泰木介紹,與傳統研究機構形態不同,國家高速列車技術創新中心是要集政府主管部門、共建單位、科技界、產業界、金融界和上下游企業等多方力量,共同搭建一種新型非營利法人組織科研形態,依據不同的創新主體、不同的創新活動,探索構建“共建、共治、共享、共贏”的多樣化建設運營與技術創新組織模式。
據悉,國家高速列車技術創新中心目前已完成6平方公里區域功能規劃設計及建筑概念方案國際征集,規劃構建集技術創新、產業孵化、國際合作、人才培養、城市功能及綠色生態,面向全球、聚智聚能、協同聯動、開放共享的科技創新創業生態體系。
“國家高速列車技術創新中心將發揮國家平臺作用,集聚各方資源,深化開放協同創新,積極牽頭主持及承擔國家、行業、地方政府科技項目。”金泰木告訴記者,他們已圍繞高速輪軌、新材料科技、新能源融合與傳動、裝備智能化、運維與設備健康管理、導向運輸模式多樣化6個科研方向,圍繞前沿引領技術、關鍵共性技術和現代工程技術進行研究。“我們將通過把創新鏈、資金鏈、產業鏈和政策鏈‘四鏈合一’協作,加速技術成果轉化,帶動產業轉型發展。”
“我們的目標是通過先行先試,把示范區全力打造成全球高鐵創新發展引領區、國家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未來軌道交通城市體驗區、生態智慧品質活力樣板區。讓示范區成為中國高端裝備技術創新的‘新名片’和引領世界軌道交通產業發展的‘火車頭’。”劉青梅說。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