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貿易便利化水平在過去一年間得到提升,整體的貿易便利化指數由去年的73分上升至今年的76分,處于全球中上水平,是表現最好的發展中國家之一。”北京睿庫貿易安全及便利化研究中心主任江小平在《中國貿易便利化年度報告(2019)》(以下簡稱“《報告》”)發布會上說。
《報告》以世界貿易組織《貿易便利化協定》文本為基礎,通過逐條逐項評議方式,對中國海關、檢驗檢疫以及其他相關政府部門的政策安排、法規制度及實施情況進行系統評析。
所謂貿易便利化就是一個國家(或經濟體)行政機構通過標準、簡化、協調的制度,對進出口貨物實施管理(以下簡稱“通關”),使得貨物通關的時間更短、成本更低、手續更加簡便以及充分的可預期性。
“這些通關職能在有些國家由邊境管理機構承擔,但絕大多數國家由專門的海關機構負責,中國也屬于后者,所以貿易便利化也是通關便利化。”一位資深貿易專家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
記者了解到,《貿易便利化協定》分為三部分,共24個條款,涉及信息公布、預裁定、貨物放行與結關、過境自由、海關合作等內容。“《貿易便利化協定》的有效實施將使發達國家貿易成本降低10%,發展中國家成本降低13%~15.5%。”世界貿易組織總干事阿澤維多曾表示。
關于影響2018年中國貿易便利化水平上升的重要因素,《報告》指出,海關預裁定制度的實施、關鍵融合以及國際貿易“單一窗口”標準版建設與推廣是推動中國貿易便利化水平上升的重要原因。其中,提升最為突出的是預裁定,由去年的62分上升為76分,而通關流程由78分上升為83分。
江小平告訴本報記者:“按照《報告》相關研究,中國的貿易便利化水平在全球的排位為40位左右,主要根據世界銀行《營商環境》《物流績效指數》以及世界經濟論壇的《全球競爭力指數》等相關測評結果的綜合分析判斷。”
“發達國家的貿易便利化水平在90分以上,中國的貿易便利化水平逐年提高有利于降低進口成本,提升中國整體的營商環境。但距離發達國家仍有差距。”江小平說。
今年10月,世界銀行發布《2019年營商環境報告:為改革而培訓》。其中,中國跨境貿易得分從去年的69.91分提高到82.59分,排名從去年第97位躍升至今年第65位,上升32位,是營商環境改善最為顯著的經濟體之一。
對于中國排名的上升是否跟中國貿易便利化水平提升有直接關系,江小平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世界銀行的跨境貿易營商環境主要體現在通關時間和通關成本兩方面。近年來,隨著中國海關通關一體化、降費增效、各項放管服措施以及“單一窗口”、壓縮通關時間等一系列貿易便利化措施的實施,使得進出口貨物的口岸通關時間大幅度壓縮,通關成本顯著下降,是口岸營商環境改善、跨境貿易排名大幅上升的關鍵因素。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