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亞太知識競爭力指數》于10月29日在滬發布。 鄭瑩瑩 攝
由上海市軟科學基地“上海交通大學知識競爭力與區域發展研究中心”研制的《2018亞太知識競爭力指數》于10月29日在浦江創新論壇上發布,這是自2010年以來該排行榜的第九次發布。
該指數對亞太53個領先地區用19項指標進行評估,綜合反映了各地區將知識資本轉化為經濟價值和居民財富的能力。韓國首爾、日本東京、中國香港、中國上海、韓國蔚山、中國北京等入選前十。
今年的亞太知識競力排行榜上,中國板塊整體表現非常突出,占據了前十席中的五席,浙江、天津和江蘇則穩居前二十,中國知識經濟發展和知識競爭力的提升令人振奮。
研制該排行榜的首席專家、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羅守貴介紹,與去年相比,今年中國多個地區知識競爭力得到提升,為了給中國的區域高質量發展建立一個可以比較的參照系,今年的亞太知識競爭力評價納入了中國所有省級行政區(澳門特區因數據缺失未包含在內)。雖然新進入的中西部地區排名比較靠后,但一些地區在知識經濟生產系統中的部分板塊不乏亮點。如西藏、云南、安徽、河南、海南和貴州的經濟活動率均位于前十,安徽的知識密集制造業就業強度位居第十,甘肅和海南的就業水平分別位居第三和第六,西藏的初等和中等教育人均公共支出位居第六,表明這些后發地區也在積累知識經濟的生產要素,向著高質量發展轉變。
專家分析,整體上看,中國從中央到地方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方面形成了充分的共識,并在科技與教育投入方面形成持續而穩定的增長機制。這對提高生產要素的質量和形成新的經濟驅動力至關重要。過去40年來,中國堅定的知識投入和技術積累正在發生從量變到質變的飛躍,未來40年中國將在亞太地區乃至世界知識競爭力版圖上占據越來越顯著的位置。
知識競爭力是指創造新的想法、思想、程序和產品,并且把它們轉化為經濟價值和財富的生產力及能力。它不僅包括提出新創意的能力,還包括開發其經濟價值的能力。
“知識競爭力指數”由總部位于英國的國際競爭力中心(World Knowledge Competition Index)提出。自2002年起,該中心開始發布《全球知識競爭力指數年度報告》,以全球125個主要地區作為評估對象,測定這些區域的知識競爭力指數并據此排定名次。亞太知識競爭力指數為該指數的一個板塊,自2010年開始發布。(完) (鄭瑩瑩)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