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外匯交易中心表示,自8月份以來,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報價行陸續主動調整了“逆周期系數”,以適度對沖貶值方向的順周期情緒。預計未來“逆周期因子”會對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穩定發揮積極作用。
這是繼今年1月各中間價報價行相繼將“逆周期因子”調整為中性后,時隔7個月再次重啟。據了解,“逆周期因子”由各報價行根據經濟等基本面變化、外匯市場順周期程度等自行設定,調整“逆周期因子”可以適度校正市場供求中順周期因素對收盤匯率的影響。去年5月份,為了適度對沖市場情緒的順周期波動,外匯市場自律機制核心成員基于市場化原則將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報價模型由原來的“收盤價+一籃子貨幣匯率變化”調整為“收盤價+一籃子貨幣匯率變化+逆周期因子”。引入“逆周期因子”有效緩解了市場的順周期行為,穩定了市場預期。
今年1月份,隨著我國跨境資本流動和外匯供求趨于平衡,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報價行基于自身對經濟基本面和市場情況的判斷,陸續將“逆周期因子”調整至中性。近期,受美元指數走強和經貿摩擦等因素影響,外匯市場出現了一些順周期行為。數據顯示,8月24日,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下調343個基點,報6.8710,相比今年2月初下行幅度近10%。同時,跨境資金流動波動加大,6月、7月銀行結售匯差額連續收窄。基于自身對市場情況的判斷,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報價行重啟了“逆周期因子”。
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表示,從市場影響來看,“逆周期因子”傳遞了較強的通過價格方式進行逆周期調控的信號。此前“逆周期因子”的推出、調至中性,以及兩次發揮作用均對即期美元對人民幣產生較大影響,甚至扭轉了短期市場行情。
“短期內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可能會出現反彈走勢,呈現雙向波動特征。”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金融分析師鄂永健分析,8月24日中國外匯交易中心發布公告當晚,人民幣對美元即期匯率在夜盤交易時間急速飆升,從6.88一線升至6.80附近,離岸人民幣匯率也上漲超過800個基點。8月27日,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上調202個基點,報6.8508。
值得注意的是,無論是調整還是重啟“逆周期因子”,并沒有也不會改變外匯供求的趨勢和方向。鄂永健表示,從中期來看,美聯儲漸進加息、歐日央行保持政策寬松以及部分新興經濟體貨幣危機條件下,美元指數仍獲支撐,加之受經貿摩擦影響,人民幣仍有一定貶值壓力;從長期來看,人民幣匯率最終走勢仍然取決于我國經濟基本面,當前,我國經濟穩中向好,經濟結構調整取得積極進展,增長動力加快轉換,增長韌性較強,人民幣匯率有條件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穩定。本報記者 李華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