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5 未來商店已于18年12月完成B輪近億元融資,由盛景嘉成領投,老股東TCL創投、創大資本跟投,星漢資本擔任本輪融資獨家財務顧問。本輪融資資金將用于拓店和運營。此前,F5 曾獲創新工場 3000 萬元 A+ 輪融資以及TCL創投的 1000 萬元 Pre-A 輪融資。
記者曾對這家公司進行過報道,該公司坐標廣東佛山,依托自主研發的機械臂和后臺管理系統來構建 24 小時無人值守便利店。
F5 未來商店由四臺機器設備構成,一臺快消品售貨機,主要售賣罐裝飲料等標品,平均7秒出貨;一臺鮮食商品售貨機,售賣車仔面、魚蛋等鮮食,平均 50 秒出貨;一臺沖飲售貨機,售賣咖啡等飲品,平均 20 秒出貨;以及一臺自動餐桌清理設備。
區別于市面上的無人零售,F5未來商店核心是解決了鮮食制售問題。機器可以用蒸汽、水煮、微波三種工藝,加工放置在0~5度冷庫中的保鮮食品。聯合創始人林小龍介紹說:在F5,高頻次、高毛利的鮮食銷售占比跟毛利貢獻率已經超過60%。鮮食憑借30%至40%左右的毛利率,30%以上的銷售占比,被業界認為是協助便利店盈利的黃金品類。711、全家、羅森等頭部品牌,無一不聚焦鮮食銷售,全家在今年5月上市每份售價8.8元起的盒飯。
F5的商業邏輯是先探索單店模型,再進行有密度的規模擴張。團隊認為,便利店首要的核心應該是單店模型的成立,再追求密度,而不是規模。
F5現已確定高校、工廠、CBD三大場景,開設無人值守便利店50家,以直營店為主,區位主要集中在深圳廣州佛山。以廣州為例,在華南理工大家和華南農業大學均已開設F5未來商店,而中山大學南校區商店也在開張籌備中。三大場景中,高校的經營情況最為可觀。據介紹,有商店可實現三個月收回投入本金。
林小龍稱,現在的門店已更迭至第九代。團隊聚焦兩個問題,一是高峰期處理能力。由于高校、工廠、CBD三大場景中高峰期都十分集中,即午飯和晚飯期間。機器操作效率將直接影響顧客體驗。團隊著力提高機械臂并行處理能力,目前處理能力最強的單店在高峰一小時里能加工并出貨307份鮮食;同時完善系統算法,算法將根據店鋪消費數據作出提前預備指令。二是存貨密度,F5的貨架隱藏在出貨口背后,高三米,充分利用了垂直空間提升存貨密度。
2017年5月,歐尚上海楊浦店建起了一個無人便利店——繽果盒子,隨后京東的無人便利店、孚利購無人值守智慧店、GOGO小超等無人零售店紛紛落地。
然而,第一批在上海落地的繽果盒子于2017年9月份關閉。曾被市場看好的“GOGO小超”在2018年2月也宣布倒閉,其僅僅營業了四個月。無人零售便利店“鄰家便利”也關閉了160多家門店。無人便利店“倒閉潮”引發了社會對類似“無人便利店已死”話題的討論。
目前市場上的無人便利店還有兩種流派:通過計算機視覺、深度學習及感應器融合技術和通過RFID實現無人零售。前者技術通常需要在店內布置上百個攝像頭,投入成本需上百萬,應用代表是Amazon go,以及國內的云拿科技和簡24。RFID原理則是利用電磁波來進行標簽感應,但具有天然的技術瓶頸,即容易被干擾,干擾因素包含溫度、空氣、水等。而從成本方面測算,雖然店鋪節省了結算降低的人力成本,但是新增了貼標簽環節的人力消耗,像繽果盒子、A便利、EasyGo,fxBox等無人便利店背后的技術原理主要是RFID。
無人便利店除了一定程度上節約人力成本,更大意義是將線下場景數字化、提升運營效率、實現精準營銷等,并通過提供更便捷的購買方式提升用戶體驗。無人便利店的實質依然是一門零售生意,林小龍將這門生意背后的商業運轉形容為“彎腰撿硬幣”,所以必須關注單店模型。
“零售行業慣用“坪效”作為經營效益指標,這衡量方法是片面的。當單位面積所創造的銷售額很高,而支付的人力、租金、后臺成本很高時,這樣的坪效是無意義效的。當單位面積所創造的銷售額很高,銷售毛利很低,這樣的坪效也是無意義效的。、銷售毛利率都,5%的銷售毛利與40%毛利在相同坪效的情況下,凈利會有巨大差距。衡量零售企業的經營能力應該使用凈利坪效。”
F5未來商店通過設備自研自產,將每家店的成本控制在18萬左右。好的門店回本周期達到3個月,平均回本周期在10-15個月之間。在運營上,品類管控和精細化管理是關鍵,F5里總SKU有500多個,一直根據系統數據調整完善中,例如最近便增添了加入冰塊的沖飲。
據悉,本輪融資后,F5未來商店將基于高校、工廠和CBD三大核心場景加速商店鋪設速度,進一步打磨扎實的單店模型,在自營的基礎上,適當開放加盟店數量。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