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近的熱播劇《你是我的城池營壘》中,白敬亭飾演特警隊長“邢克壘”出現視力缺損、乏力等癥狀,被確診為“垂體腺瘤”,醫生建議其盡快進行開顱手術。這也引發了網友們對“垂體腺瘤”的廣泛關注。
“在了解垂體腺瘤前,大家應先了解垂體的結構。”首都醫科大學三博腦科醫院神經外二病區副主任醫師曲彥明介紹,垂體可以被視為人體內分泌器官的“司令部”,人體內很多激素的分泌、調節都受垂體控制,垂體腺瘤則是垂體本身生長的一種腫瘤。“因此,垂體腺瘤不僅屬于內分泌科范疇,更屬于神經外科范疇。”
發生機制尚不清晰,或與基因有關
垂體腺瘤簡單來講可分為兩大類,一是無功能性的垂體腺瘤,二是有功能性的垂體腺瘤。“無功能性的垂體腺瘤是指腺瘤本身不分泌激素,但腺瘤會隨著腫瘤的局部增大,對周圍的神經血管結構造成壓迫,所產生的癥狀主要表現為患者視力下降、視野缺損、乏力、嗜睡甚至出現部分精神問題等。”曲彥明介紹。
有功能性的垂體腺瘤是指腫瘤本身會分泌一些激素,此類腫瘤的癥狀相對復雜,除有無功能性的垂體腺瘤出現的癥狀外,還會發生腫瘤本身所分泌的激素水平異常升高引起的繼發的改變,如泌乳素型的垂體腺瘤,女性患者會出現閉經、泌乳等癥狀,男性則表現為不育、性欲下降等。曲彥明表示,垂體腺瘤的發生機制尚不清晰,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通常認為與人體的基因發生改變有關。
雖為良性腫瘤,但嚴重時亦可致命
“垂體腺瘤通常指良性腫瘤,惡性腫瘤則被稱為垂體腺癌。”曲彥明提醒,不要因為良性就輕視它,嚴重時亦可致命。
曲彥明表示,垂體腺瘤的危害與腫瘤的類型、生長方式有關。例如,生長激素型的垂體腺瘤患者平均壽命比正常人短10-15年。特別大的垂體腺瘤可能會對腦組織壓迫較重,導致患者出現嗜睡、昏迷、繼發腦積水甚至出現腫瘤卒中發生腦疝,直接威脅患者的生命。
“近幾年,垂體腺瘤的患者比例不斷增高,頭部CT或核磁檢查是一種很好的篩查方式,在尚未出現癥狀時,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曲彥明指出,對于不經常體檢的人群,一旦出現視力下降、間斷的頭痛、閉經等癥狀時,應及時前往專業醫院就診,醫生會通過影像學檢查結合抽血化驗指標進行綜合判斷。
開顱、經鼻手術治療皆為微創手術
臨床上對于垂體腺瘤患者的治療有哪些方式?曲彥明介紹,該病的治療方式可大致分為四種,包括保守觀察、藥物治療、手術切除、放療治療。
“對于腫瘤較小、不分泌激素且對手術有抵抗情緒的患者,可以密切觀察,建議其定期復查。如果腫瘤進展較慢,在對患者充分告知的情況下,經其同意可以繼續觀察;對于特殊類型的腺瘤,如泌乳素型的垂體腺瘤,可以通過藥物治療。”
曲彥明指出,手術切除既可以開顱做也可以經鼻做,兩種方法都屬于微創手術。放射治療在短時間內可以對腫瘤進行有效控制,但從遠期效果來看,即便進行了放療,腫瘤也可能繼續生長,同時垂體組織以及視神經、下丘腦等結構都會受到射線的影響,副作用會相對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