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道,今天是第25個世界帕金森病日。1997年歐洲帕金森病聯合會之所以將每年的4月11日確定為“世界帕金森病日”,是因為帕金森病的發現者——英國內科醫生詹姆斯·帕金森博士的生日是4月11日。
在很多人眼中帕金森病就是“手抖”,但其實帕金森的表現癥狀不僅是顫抖,行動遲緩、嗅覺喪失、便秘等都是帕金森病的癥狀。我們知道的很多名人在晚年深受帕金森病的困擾,例如拳王阿里就是在與帕金森病搏斗了32年后病逝。
世界帕金森協會統計顯示,目前全球有570萬帕金森患者,在中國就有約270萬人。由于帕金森尚不能治愈,受病情困擾的患者就生活在一個“顫抖的世界”里。
帕金森高發人群有五個特點。第一個特點是老,平均發病年齡約60歲,且發病率隨年齡增長而升高。第二個特點是壓,腦力勞動負擔重的人是高發人群,這些人的共性就是性格急躁、壓力大。第三個特點是傷,腦外傷包括突發意外或頻繁受到輕微撞擊,拳王阿里就屬于這一類。第四個特點是毒,經常使用、接觸殺蟲劑和除草劑等化學用品的人。第五個特點是傳,也就是遺傳因素,直系親屬中患有此病的人,患病風險增加4%—9%。
得了帕金森病怎么辦?年輕人也會得帕金森病嗎?什么樣的“抖”才算帕金森?
帕金森病是一種神經系統退行性疾病,老年人多見,平均發病年齡為60歲左右。調查數據顯示,我國65歲以上人群的帕金森病發病率大約在1.7%左右;我國每年新增帕金森病病例約10萬人;預計到2030年,我國帕金森病的病人數量將達到500萬,占全球的一半。
很多人知道帕金森病有手抖、震顫的癥狀,但不知道的是“運動遲緩”才是帕金森病最顯著的癥狀。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醫師朱曉冬介紹說:“實際上震顫只是帕金森病的運動癥狀的表現之一,最主要的其實它相關的癥狀是運動遲緩,就是動作減慢。有的帕金森病患者是不伴有震顫的,就是沒有手抖的情況。帕金森病的另外一個癥狀是肢體的僵直。運動遲緩、震顫和僵直,構成了帕金森病的運動癥狀。”
研究顯示,在帕金森病早期,患者的癥狀非常隱蔽,不易察覺。像嗅覺減退、便秘、睡覺時做噩夢并伴有喊叫、踢打、揮拳等表現,都預示著帕金森病的潛在發生。專家提示,如果出現此類情況,應及時就醫。
許多帕金森病患者的家屬,都會關心帕金森病是否遺傳的問題。朱曉冬大夫的回答是“yes”,帕金森病確實會遺傳。不過,遺傳因素并不是帕金森病發病的主因。朱曉冬說:“實際上帕金森病是有遺傳因素以及傾向的,但是遺傳因素造成的帕金森病只占總體帕金森病患者的10%左右,所以廣大帕金森病患者的家屬子女是不必過分擔心的。遺傳因素造成的帕金森病的情況,一般來講大多數都是屬于每一代可能都會有帕金森病的一些家族史的情況,才會有。”
隨著我國逐步進入老齡化社會,帕金森病已經成為繼心腦血管疾病和腫瘤后,嚴重威脅中老年人健康的“第三殺手”。但是,年輕人也會得帕金森病。
在好萊塢電影《愛情與靈藥》中,由安妮·海瑟薇飾演的女主角瑪吉,就是一位患帕金森病的美麗姑娘。出于自尊,她不愿意讓男友照顧自己,于是執意要和男友分手。而分手的理由是:“我需要你勝過你需要我......這樣不公平......”這句臺詞打動了很多人。
感動之余,我們必須知道,帕金森病可能會在青少年到老年等各年齡段發生。朱曉冬解釋說:“確實會在年輕人當中出現帕金森病的可能。這些早發性帕金森病的患者大多數都是遺傳方面的一些因素造成的,所以只占10%左右。比如,這樣一些最早的帕金森病的發病病例,有報道稱在十歲左右。十幾歲或者二十幾歲、三十歲左右、三十幾歲就可能出現帕金森病的發病情況。”
得了帕金森病怎么辦?朱曉冬大夫提示,積極鍛煉、補充維生素D、適當地飲用咖啡和茶等都可以起到延緩帕金森病進展的效果。
雖然帕金森病目前還沒有很好的根治方法,但是通過手術治療等多種手段,可以控制患者的運動癥狀,從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在接受總臺記者采訪時,朱曉冬大夫提到了一個詞叫“與帕共舞”。“目前來講,帕金森病和衰老一樣是不能夠逆轉和遏制的。但是目前的治療方法有很多,包括非藥物治療、一些手術的治療方法,可以達到讓患者的運動癥狀得到很好的改善,從而恢復患者的生活質量,達到‘與帕共舞’。就是堅決面對這種生活狀態,積極對抗帕金森病,然后讓自己的生活質量達到最大限度的改善,這是最主要的目的。”他說。
目前,天津、上海、江蘇、廣東等地的多家醫院都開設了帕金森病一站式診療中心,實現“一次就診,關愛一生”的服務目標。“只要在這一個醫院,就可以享受包括神經內科、神經外科、神經心理、康復影像以及全科醫學等各種科室的多學科聯合的診療模式,患者在一家醫院就可以完成所有的有關帕金森病相關的各種治療。”朱曉冬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