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戰“蟻”在行動
近日,農業農村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交通運輸部等9個部門聯合印發了《關于加強紅火蟻阻截防控工作的通知》(以下稱《通知》),并于廣州市增城區舉行了“全國紅火蟻聯合防控行動啟動儀式”。紅火蟻和紅火蟻防控由此引起了廣泛關注,成為人們談論的熱門話題之一。
紅火蟻是一種怎樣的昆蟲?來自哪里?與我們熟悉的類型的螞蟻相比,它們有哪些特點和危害性?目前,紅火蟻在國內的傳播和危害情況如何?針對紅火蟻有哪些有效的科學防控手段?
生性兇猛,生態危害大
許多國人對紅火蟻無疑是很陌生的。的確,這種原產自南美巴西、巴拉圭與阿根廷交界地區的昆蟲,是地道的外來入侵生物,此前其知名度在社會上并不高。如其名所示,紅火蟻通體呈紅蝎色,外形與人們常見的螞蟻相似,長約3毫米到6毫米之間,看起來其貌不揚,似乎并無特別之處。
國務院9個部門聯合發出阻截防控通知、全國范圍內啟動聯合防控,紅火蟻在中國受到如此高規格“待遇”表明,這種昆蟲不僅有很大危害性,而且頗具防控難度。的確如此,紅火蟻的拉丁學名有“無敵螞蟻”之意,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其危害性之大。據華南農業大學紅火蟻研究中心主任陸永躍教授介紹,紅火蟻入侵會導致嚴重的生態問題,破壞正常的生產生活秩序且滅殺防控難度很高。
具體來說,紅火蟻的危害可以總結為以下四個方面:一是破壞當地生態結構。紅火蟻適應性很強,入侵一地后,往往迅速發展為優勢種群,不僅將該地其他類型螞蟻“趕盡殺絕”,而且把蜘蛛等益蟲消滅,使得原有生態結構遭到巨大破壞,造成生態嚴重失衡。二是導致農作物減產。紅火蟻直接取食作物的種子、果實、幼芽、嫩莖、根莖等,搬運、放牧蚜蟲、蚧類等分泌蜜露的害蟲,傳播植物病蟲害。這些直接給當地的農業生產造成重大損失。三是威脅人們健康甚至生命安全。紅火蟻受到干擾后不僅不會四散逃生,而且會產生極強的群體攻擊性,通過蜇咬將毒液注入受害者皮膚,讓容易過敏的人出現臉紅、蕁麻疹,甚至導致呼吸困難等癥狀,過敏反應嚴重者會出現嘔吐、頭暈和休克等癥狀,如果不能得到及時救治,可能危及生命。四是威脅公共安全。由于紅火蟻常常入侵戶外與居家附近的電器設備,如電表、電話總機箱、交通號志機箱等,可能造成電線短路或設施故障,進而可能引發公共安全事故。
正是鑒于紅火蟻的嚴重危害性,媒體在報道時紛紛引用專家對其標志性評價即紅火蟻是“全球公認的百種最具危險入侵物種之一”。
立體傳播,防控難度高
紅火蟻不僅危害大,而且防控難度很高,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其物種特點和經濟全球化進程決定的。
紅火蟻繁殖速度十分驚人,增加了滅殺的難度。在紅火蟻群體中,蟻后是專門負責產卵、繁衍后代的關鍵角色,有些紅火蟻巢中會有數只甚至數十只蟻后,每個蟻后每日可以產卵1500粒到5000粒,紅火蟻數量短時間就可以大量增加,導致蟻群規模極其龐大,有些蟻巢可能有多達十幾萬甚至幾十萬只紅火蟻。
在某個區域內, 紅火蟻可以呈水陸空立體自然擴散繁殖態勢。紅火蟻可以通過蟻巢遷移和分巢等形式,向臨近地區拓展,雖然每次跨越的距離不大,但是經過一定時間累積,這種穩扎穩打、步步為營的策略可以顯出“攻城略地”的長期效果。此外,紅火蟻還可以在空中實現短期內遠距離擴散,雌雄生殖蟻通過婚飛,可在達數百米的高度完成交尾并降落至數公里遠的地方開始筑巢,迅速拓展新的空間。值得注意的是,水流不僅不能達到消滅紅火蟻的效果,而且還有助于其實現跨距離遷移。有些紅火蟻將其蟻巢筑在河堤或者低洼處,隨著洪水到來,蟻巢雖然會被淹沒,但是蟻群抱團形成“蟻伐”隨水漂流,遇到合適的建巢地點,就設法上岸建巢,在新的地方生活下來。
隨著國內統一大市場的日益發展和經濟全球化、區域經濟一體化程度日益加深,紅火蟻通過物流傳播,經物件、車輛等人為因素擴散的案例越來越多,防控難度越來越大。正是通過國際貿易特別是國際園藝植物和農產品及隨之進行的土壤移動等,紅火蟻逃過海關檢查,實現跨洲、跨國傳播,進而得以在一個國家內部通過類似方式,在適宜生存的區域繼續擴散。
紅火蟻防控難度大還在于其侵入初期具有一定隱蔽性。紅火蟻成熟的蟻巢會形成明顯隆起的沙堆狀蟻丘,很容易被辨識出來,但是當其剛建巢穴時相對隱蔽,不易被覺察到。而等到發覺時,其侵入已經發展到一定程度,這就延誤了治理的時機,增加了防控的難度。
侵入超16載,亟待遏制
2004年9月下旬, 在廣東省吳川市發現一種危害嚴重的螞蟻。陸永躍作為專家之一,通過形態特征鑒定和赴吳川實地調查,確定這種螞蟻為紅火蟻,首次證實紅火蟻侵入到中國大陸。相關實驗表明,吳川新發現的紅火蟻與來自美國佛羅里達州的紅火蟻同源性達100%。現場調查結果顯示,紅火蟻發生區內部分地點如荒坡、草地、長滿雜草的田埂等,其發生密度較高,已對當地農業生產,人們的身體健康、日常生活等造成了不利影響。這些研究調查結果為應對紅火蟻的入侵預警、預防和迅速撲滅提供了重要的科學依據。
2005年1月,農業部發布公告,正式宣布了吳川等地發現紅火蟻疫情并將紅火蟻列入進境植物檢疫性有害生物名錄和全國農業植物檢疫性有害生物名錄。同時,農業部下發了《紅火蟻疫情防控應急預案》(以下簡稱《應急預案》),公布了紅火蟻疫情的四個級別和相應級別的響應機制,并確定了適用于一級響應的組織領導體制,如建立部際聯席會議制度、成立紅火蟻疫情防控指揮部等。此外,《應急預案》還規定,相應級別的應急響應后,有關方面應立即著手做好疫情確認、疫情報告、疫情公布、封鎖控制、防治撲滅、疫情調查和監測、進出境檢疫等工作。當年4月和11月,農業部公布了湖南、廣西和福建等地的紅火蟻疫情。
雖然防控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績,但由于傳播載體數量巨大,特別是近年來受商品調運數量增加、氣候條件適宜等因素影響,紅火蟻在部分省區傳播速度加快、疫情發生程度加重。目前,紅火蟻已傳播至12個省(區、市)的435個縣(市、區),最北端到了長江流域,東面到了浙江、江西,往西到達貴州、重慶、四川等地。
9個部門近日聯合印發的《通知》,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生物安全法》通過并將于4月15日起實施的背景下,就紅火蟻阻截防控工作做出的最新部署,出臺了依法加強對外來入侵物種治理的實招,可以說力度空前。
聯防聯控,綜合治理
紅火蟻是通過進口貨物侵入中國大陸的,入境口岸截獲的300多批次17類物品證實,廢舊物品(廢紙、廢舊電子產品等)、原木是攜帶紅火蟻入侵中國的主要途徑。紅火蟻在國內的傳播以草皮、花卉苗木等攜帶為主,調查的95種花卉苗木中有27種攜帶紅火蟻;草皮種植場紅火蟻發生率為48.8%;122個傳入地區中,草皮/苗木攜帶入侵比率為85.2%。